说明:最全专利文库
(19)国家知识产权局 (12)发明 专利申请 (10)申请公布号 (43)申请公布日 (21)申请 号 202210994533.0 (22)申请日 2022.08.18 (71)申请人 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地址 226407 江苏省南 通市如东洋口港经 济开发区管委 会大楼 (72)发明人 保伟中 张葛军 戎树全 郭继军  吴翠翠  (74)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(普通 合伙) 34115 专利代理师 娄岳 (51)Int.Cl. G06Q 10/04(2012.01) G06Q 10/06(2012.01) G06Q 50/06(2012.01) (54)发明名称 电力系统联合 规划方法及可读存 储介质 (57)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, 包 括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关系建立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以及以所述电力系统的综合经济性最 优为上层优化目标, 并以典型场景下所述电力系 统中的储能系统的运行效果为下层优化目标, 采 用双层优化方法求解所述共享储能联合规划模 型得到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计划的步骤。 其中的 共享储能联合规划模型使用电网信息流与能量 流连接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法描述风电机组 出力的源端模 型、 描述价格激励影 响用户需求负 荷响应的荷端模型和考虑储能电站使用寿命的 储端模型。 本申请考虑电力系统的源端与荷端运 行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, 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调 度平衡,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系统综合成本 投入。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4页 CN 115481781 A 2022.12.16 CN 115481781 A 1.一种电力系统联合 规划方法, 其特 征在于, 包括以下步骤: S100、 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关系建立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; S200、 以所述电力系统的综合经济性最优为上层优化目标, 并以典型场景下所述电力 系统中的储能系统的运行效果为下层优化目标, 采用双层 优化方法求解所述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 得到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计划; 所述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使用电网信息流与能量 流连接以下子模型: 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法描述 风电机组出力的源端模型; 描述价格激励影响用户需求负荷响应的荷端模型; 考虑储能电站使用寿命的储端模型。 2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, 其特征在于, 所述S100、 根据电力系统 的拓扑关系建立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步骤 包括: S110、 建立源端模型, 通过对所述风电机组的出力预测误差间接描述风电机组出力的 不确定性: 包括: S111、 采用模糊理论对出力预测误差 εwind建模: 式中p'wind、 pwind分别表示风电预测出力和实际出力; 预测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, 若实际 出力高于预测出力, 则为 正误差, 若实际出力低于预测出力, 则为负误差; S113、 利用柯西分布计算预测误差的隶属度 μwind: 式中, E+ wind、 E‑ wind分别表示 正误差和负误差的统计平均值; σ 为权 重; S115、 建立以预测误差 ξ 的可信性测度Cr( ξ ≤ εwind)表示的风电机组出力的源端模型: 3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, 其特征在于, 所述S100根据电力系统 的 拓扑关系建立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步骤 包括: S120、 建立荷端模型, 步骤 包括 S121、 建立基于激励价格的需求响应模型, 若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的需求响应系数的 上界为ρup、 下界为ρdown, 均与激励价格x呈线性关系, 表达式如下: 则激励价格x下的需求响应ρ0∈[ρdown, ρup],权 利 要 求 书 1/3 页 2 CN 115481781 A 2S122、 计算在激励价格下参与需求响应的响应负荷总量S: 其中, 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为事件j, 参与的用户数量为Nj, 激励价格为xj, ρ(xj)为用户 参与需求响应的响应系数, 其取值范围为ρ(xj)∈[ρdowm, ρup], sj为某一用户的需求负荷总 量; S123、 计算在激励价格x下的总激励成本支出Cs: S125、 建立激励价格对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影响模型, 负荷参与响应的形式分为转移、 削减、 中断三种, 分别对应可转移负荷模型、 可削减负荷模型以及可中断负荷模型; 将一天 分为N个调控负荷时段T, 则: 可削减负荷模型: 式中, ρLAr, t为t时刻负荷可削减的系数; St为t时刻用户负荷容量; PLAr, t为t时刻负荷削 减功率; WLAr, T为可削减负荷在T时段的削减量; tLAr与 分别为负荷削减的起始和终止时 间; WLAr, T与 分别为T时段负荷可削减容 量的下限和上限; 可转移负荷模型: 式中, ρLAs, t为t时刻负荷的可转移系数; PLAs, t为t时刻负荷可转移功率; tLAs与 为负荷 转移的起止时刻, WLAs, T为T时段负荷的可转移量; 与WLAs, T分别为T时段负荷可转移容 量的上下限; 可中断负荷模型: PLAt, t为t时刻负荷的可中断功率; ρLAt, t为t时刻负荷的可中断系数; tLAt与 为负荷中 断的起止时刻; WLAt, T为T时段负荷的可中断量; 与WLAt, T分别为可中断负荷中断容量的 上下限。 4.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, 其特征在于, 所述S100根据电力系统 的 拓扑关系建立共享储能联合 规划模型步骤 包括: S130、 建立储端模型以描述充放电过程对电池寿命的影响, 在经历了n次放电行为后, 电池的实际电量表达式为: 其中, i为放电次数的计数, ΓA是无量纲系数、 ΓR储能系统的额定寿命, dieff为第i次放权 利 要 求 书 2/3 页 3 CN 115481781 A 3

.PDF文档 专利 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
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22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专利 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 1 页 专利 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 2 页 专利 电力系统联合规划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 3 页
下载文档到电脑,方便使用
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-03-18 13:41:57上传分享
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,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,敬请联系我们微信(点击查看客服),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。